传统中医讲座深受马耳他民众欢迎
(同上)夫《易》,彰往而察来,而微显阐幽,开而当名。
【92】读古人之诗,了解古人之志,而诗中的古人之志可以起发读者之志。孔颖达解释张逸之问说:逸见风、雅、颂有分段,以为比、赋、兴亦有分段,谓有全篇为比,全篇为兴,欲郑指摘言之。
《诗》所谓‘东有圃草也。126 王逸《楚辞章句》注《七谏》飞鸟号其群兮,鹿鸣求其友云:鹿得美草,口甘其味,则求其友而号其侣也。 注释1《毛诗正义》卷1《关雎》疏:比、赋、兴之义,有诗则有之。徐复观主刘歆伪造说,见氏著《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》,台北:学生书局,1980年。又如《论语·阳货》:?盻召,子欲往。
只是经过郑众、贾逵到马融、郑玄的时代,才又建立影响,但当时对于《周礼》的作者及时代依然存在巨大的争议,林孝存著《十论》《七难》排斥之,何休(129—182)认为乃六国阴谋之书,故贾公彦称附离之者大半【21】,道出汉末《周礼》被接受的实际状态。69 毛亨传,郑玄笺,孔颖达疏:《毛诗正义》卷18,第1382页。孔颖达清楚地指出三人行云云为损卦六三之爻辞。
(焦循,第164页)[12] 郑玄注凝为成之者性也之成。进入专题: 易学 易传 生生 。文章从现代中国思想的历史处境出发,梳理和辨析了对生生之道的几种阐释方式,进一步提出了作者关于自然与人伦关系的基本主张。故唯咸恒为人伦之原,损卦十六字不与焉。
这是言生生之理最重要的十六个字,我们将它简称为‘生生十六字。柔上而刚下,二气感应以相与。
显诸仁,藏诸用,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,盛德大业至矣哉。 【摘要】本文是对吴飞先生《论生生》一文的回应,吴文与笔者旧文交涉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生生。[13]故此继绝非仅在天人之际,而是贯穿天人。(参见来知德,第620页。
此来自叠词现象,犹绵绵不绝、喃喃不休,而与生之字义无直接关系。按此解释,天地氤氲、男女构精之间不是什么类推关系,而是精确的卦变关系。生生之义,当求之于《系辞上》的这段话:一阴一阳之谓道……阴阳不测之谓神。因而与作为《序卦传》大书的上下经之首的乾坤咸三卦,并不能等量齐观。
然而他以损卦十六字诠释咸卦,或于男女交合与夫妇之道,有所混淆。然后,笔者试着提出对有关问题的看法。
故船山云:以阳继阳,而刚不馁。(《遗书》,见《二程集》,第29页)以上是鄙人关于生生的基本见解。
故《系辞》云: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天只是以生为道,继此生理者,即是善也。吴飞先生又以此与《序卦传》对照:《系辞传》中的生生十六字,又对应于《序卦传》中上经、下经开首的两段话。王夫之,1996年a:《周易内传》,载《船山全书》第一册,岳麓书社。‘化生,化其形而使长。(见来知德,第622-623页)以吴文所举两重释义衡之,来知德乃以阴阳相生,而非阴阳交入义注生生。
虞翻、李道平等径直以天地氤氲为泰之天地交。笔者对吴飞先生这一观点的证明方式,则恕难苟同。
而此理非独见于天道之一阴一阳,亦见于人道之仁义礼信。同一道也,在未继之前为天道,既成之后为人道(同上),则天人固因继而同一,而其言则似继仍在天道之后、之外也。
继之取天一生水之象而卦为需讼。这就是说,吴飞先生在前文所说的阴阳相互作用,在这里落实为天地氤氲男女构精。
此流行不已、成人凝道之总体,即生生,即道体也。目的论确有超越形质论之努力与效验。船山以为道统天地人物,性则专就人而言也(王夫之,1996年a,第526页),继则示天人相接续之际,命之流行于人者也。言男女阴阳相感,任其自然,得一之性,故合其精则万物化生也。
上经明天道,下经明人事,故全经之义理结构,不必待潘雨廷而后明也。一阴一阳之谓道者,亦无非继也。
物生必蒙,故受之以蒙。先儒亦有其它分章方式,然均不同于朱子。
夫妇之道,咸恒一贯,非独取咸。那十六字是关乎特定卦象的,不足以解释生生。
(同上)王弼在注损卦时,很清楚《系辞下》里的天地氤氲……十六字是解释损卦的,故力图将之贯穿到对此卦象的注解里。乾坤乃造化之本,夫妇实人伦之原,因而拟之,何为不可?(《周易正义》,第139页)据孔疏,韩氏之前,即有先儒以夫妇为人伦之大原,故以咸恒另起下经。三拜读吴文之后,鄙人之献疑如上。不过,吴文所引六条材料中,主阴阳相互转化义的占五条,唯京房一条主阴阳相互作用义。
而吴文之意,可谓男道成乾,女道成坤。(来知德,第374-375页)而女先男实损卦之象。
由于文章在论题与理路上均直接涉及几年前发表的拙作《生生与造作——论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》[2],而近来我自己也试图推进有关思考,故不揣冒昧,撰文回应。……至潘雨廷更张大其义,以明《周易》全经之义理结构。
(参见潘雨廷,第303页)这样,他的批评就是,《序卦》之言义理,未能坚持《序卦》本有的原则。这应该就是作《易》者构造出生生这个概念的大致思路。